「长安村落」——郭杜街道前锋村

时间:2023-01-20 19:47:48 | 浏览:1076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1956年农业初级社向高级社进展时成立。当时杨家湾、地门子、蒿家湾归细柳乡管,大小官坊、大小侧坡归甘河乡管。成立高级社时有7个村,分成7个生产组,共有土地3988亩、1300多人,最小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1956年农业初级社向高级社进展时成立。当时杨家湾、地门子、蒿家湾归细柳乡管,大小官坊、大小侧坡归甘河乡管。成立高级社时有7个村,分成7个生产组,共有土地3988亩、1300多人,最小的地门子12户50多人。成立时村中没有办公地方,在侧坡私人房内办公,没有小学。1958年西安安装技校在几个村中间办了个农场,后在农场基础上办起一个新学校,设6个年级,当时学校校舍全部是土木结构。

1998年村里筹集资金50多万元盖起三层共13间的教学楼,共12个班,学生300多人。2004年村中又筹资60万元,盖学校宿办楼五间三层,村委会五间三层。2010年,有13个村民小组,749户,3028人,耕地2000亩。

各自然村组情况:

杨家湾村,西户公路跨村而过,东与大小仁村接壤,南连大小官坊,同兴隆街道甘河村相望,西邻细柳街道等驾坡中村。5个村民小组,280户,近1000人。土地1200多亩。

据祖辈回忆,新中国成立前不足50户,200多人。杨姓居多,另有姚、樊、陈等姓。20世纪四五十年代,村子中心有一座大殿,人们称杨氏宗祠,共三间。1983年拆除,投资数十万元,在原址扩建起一座500多平方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小学,1993年小学被撤,改为宅用。村东原有一个大涝池,占地一亩,后被划为住宅地。

原来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红薯为主。改革开放后,部分村民空闲时间搞起了第二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全村仅推土机就达四五十辆,被人们称为“链轨村”。最近几年又出现运输热,大小车30辆。如今,条条街道硬化,安装路灯,进行美化。自来水管网通到家家户户。

大官坊村,村名来历无考。据村民讲,蒿、王、程姓等先民早在清代以前就聚居此地,约已200多年历史。这是根据古墓发掘的陶片、清代光绪年间的牌匾、老的房屋建筑判定。

初级社时期,土地450多亩,28户,113人,旧瓦房73间。现有耕地370多亩,住宅面积80多亩,94户,288人,新修干道和路面4条,水泥路宽阔平坦,户户门前绿树成荫,家家新楼耸立,电视和通讯网络齐全,家用小汽车16辆,运输大车7辆,个体企业4家。

小官坊村,原与大官坊相距约500米。清嘉庆以前原名南家城。村庄南北走向,城墙南北约60米,东西约90米,城门面南。城楼顶牌匾刻有隶书“南家城”字样,全村约6户,除耕作外,主要以烧制陶器为生。陶器很有声誉,被官府征用为制陶作坊,故名为官坊,因村小顺口叫为小官坊。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在村东南发现烧陶窑址和残缺陶器等物。在村东南角建有古庙一座,共3间,青砖到顶。三国壁画栩栩如生,关羽雕像很有威势,屋梁挂有红绸八卦图,背面写有“嘉庆六年”字样。

新中国成立初全村只有二三十户,现在53户,如今已和大官坊成为东西一条长街。



蒿家湾村,据《长安县志》记载,村建于明成化年间,以姓氏及低于细柳塬而命名为蒿家湾。清嘉庆年间,又改为蒿章村(老人说叫蒿姜村)。清朝末年,因蒿家祠堂建成,又定名蒿家湾。

始建村唯蒿氏三大户组成。后又添两姓——杨、郭。据老人讲,蒿氏祖先于元末明初移民时,携家小从山西大槐树蒿沟来到细柳原下居住至今。杨姓由本地迁入,南小张有一女嫁于邻村杨家湾,其婿是一个浪子,家产浪荡散尽,人失踪,丢下妻儿无人照管,就带着三个儿子迁入。据说在清光绪年间。

另有山西石匠杨裕隆与本村蒿岳林为友,1936年前后来村给周围村庄“锻磨子”谋生。1940年携家小搬来。郭姓,山西生意人郭大启招赘入村,大约在1920年左右。蒿氏为一大姓,其余郭与杨姓不过20户。

1949年28户,耕地600亩。2006年140户,524人,耕地400亩。

侧坡村,由南、北两个村子组成,南大北小。地处西户公路东侧1公里,韦斗路南一公里。西与细柳镇南等村相望,南与兴隆乡东甘河村相邻,东逢羊原西村、小仁村,北接东祝村、中祝村。

地理环境为村南地势低洼,村西平坦,村东、村北地势较高,人称东坡、北坡。村子坐落于东坡与北坡之侧,故名侧坡村。相传曾经是大兴国寺的北山门所在地。据大兴寺碑文记载:大兴国寺原为唐朝皇家养马场。唐太宗时将其改建为大兴国寺,南至官渡村,北至侧坡村。

新中国成立前南北一条街道。村子四周有城墙,墙外有城壕。村西有座天喜庙。村西北两村相逢处有一塔,高三丈许,名曰“无量塔”。据祖辈人云,老祖先鉴于村子东方厚重,西低轻薄,为了保持平衡,求平安,故于村西建庙修塔。



村南低洼处有一圆形涝池,全村雨水汇集其中。1956年连阴雨引发内涝,村南百亩良田被淹。公社化后,祝村公社曾组织全公社人马在此修水库,留下一个占地2亩多,深十多米的“小水库”。



分为3个村民小组,小侧坡村为一个组。新中国成立前大侧坡村仅32户,120多人。有胡、王两大家族。另有三姓独户:李、高、沈。小侧坡村只有10多户,约六七十人,姓氏很复杂,有张、蒋、师、刘、朱、姚、苟、宋、李、高、叶、胡等。多从事农耕,虽有少数人在外经商,但都是为东家之掌柜或学徒。村里住房大多破旧,危房居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家都是楼房。大侧坡新中国成立前为“1”字形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成“工”字形格局,现在是“Ⅲ”字形格局。小侧坡村也由原来的一条街发展为两条街。现在大侧坡村有170户690人,小侧坡村93户380人。两村耕地为1180亩。



新中国成立前将村西天喜庙改为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将天喜庙迁至关帝庙后,把两座三间房大的庙宇改成前后两座教室,建起“侧坡村普小”。公社化时,大队又在七个自然村的中心建起“前锋联小”。

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后出了不少英俊豪杰。胡建昌,1935年生,1951年参军,后转入国防系统,曾任庆安公司党委书记、陕西省国防工办副书记、陕西航空工业局局长等;胡宗儒,1936年生,字润者,幼承家学,好喜书画。香港回归时,投资数百万自建香港回归纪念塔,堪称长安大地的标志建筑。生前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西安梅灵工艺美术联合公司总经理;王涛,曾任机械工业部11设计院政治部主任;李小捷,毕业于西工大,现任西工大教授。



自从侧坡村被规划为西安地铁三号线出口,尤其是2011年5月三号线正式开工,租地种树,搞苗圃的商人纷至沓来,两个村的可耕地全部租出,如今的侧坡村已变成“树林村”。

相关资讯

在农村,这7个项目可以赚钱,收入很不错,看看怎么做?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2个玩具,玩过8个以上最小都30多岁了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20个玩具,玩过8个以上最小都30多岁了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农村孩子自制的33种难忘的玩具,70、80后的童年记忆,90后没玩过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40种玩具,你玩过几种?玩过最小都30多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2个玩具,都是回忆,看看你玩过吗?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26种玩具,满满都是回忆,你玩过几种?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新能源后起之秀入场,长安深蓝SL03和比亚迪秦Plus DM-i如何选?

这两年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处于井喷式的状态,每年都有不同品牌推出全新车型,但是依旧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在这其中比亚迪可以说是最大赢家之一,而很多厂家也都觊觎这块甜美的蛋糕,长安基于全新的EPA1纯电平台打造了深蓝SL03,也是该平台上的首

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航拍:美好乡村展画卷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妈妈知道今日安庆酒鬼酒股票行情网东莞头条新闻网波旁咖啡品鉴网夏令营资讯官网上海地铁资讯网德国旅游网爱尔兰旅游网显卡硬盘资讯网湘潭新闻头条网肇庆新闻头条网南宁旅游网李连杰影迷网小说阅读网今日宝鸡
东莞头条新闻网是一个主要为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网民提供各种新闻资讯服务频道,东莞今日新闻、东莞房价最新消息、东莞虎门新闻最新消息今天、广东东莞虎门实时消息、东莞虎门新闻头条、是东莞地区最具影响力新闻性综合网站。
东莞头条新闻网 13122.cn©2022-2028版权所有